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 根据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会议和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团结带领新疆各族团员青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共青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1
根据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会议和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团结带领新疆各族团员青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效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中央、自治区和团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关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要求,深刻理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和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等重点举措,找准参与脱贫攻坚任务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优势,广泛开展“青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突出抓好扶志行动、助力行动、关爱行动、志愿行动、聚力行动、强基行动六项工作任务,为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二、 主要任务
1. 开展扶志行动,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观念引导
解决青年脱贫致富,要首先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和新疆精神,千方百计解决好富脑袋的问题,帮助青年树立奋斗改变命运的信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通过勤劳开源、节俭积累,率先脱贫、带头致富。要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去极端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现代文化与青年同行”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以农村青年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活跃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农村青年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
2. 开展助力行动,促进贫困青年创业就业
通过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促进青年脱贫致富是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要加强示范引领。各级团组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青年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广泛开展“乡村好青年”评选活动,选树农村青年身边的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层层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全社会营造理解、重视、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强化技能培训。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青年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团校、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以及农牧民技术学校等阵地,大力开展双语培训、技能培训,努力做到培训与需求相结合、培训与岗位相对应。坚持开展“科技播火专家行”科技服务活动。各地州要按照自治区团委统一部署,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技术支持。三要加大政策帮扶。主动争取人社、经信、扶贫等部门的支持,积极帮助青年争取政策,实现创业梦想。继续开展“助力行动”,推动“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帮扶计划”深入实施,从技能培训、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对农村青年利用电商创业进行扶持。鼓励各地成立青年电商创业联盟,培育电商创业基地,推广小代购等农村青年电商创业模式。继续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计划,通过创业培训、金融支持、导师辅导、产业扶持、跟踪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强与有关金融机构合作,力争在解决创业青年贷款难、利率高等问题上有所突破,推动金融创新,给创业青年提供贷款保证。争取党政支持,在南疆地区广泛推广农村青年创业“十小工程”。自治区团委将每年从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中拿出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一批青年创业。
3. 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贫困青少年成长成才
积极与教育部门深入合作,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广泛募集资金,在教育扶贫方面取得工作实效。按照自治区分工要求,团组织在参与教育扶贫方面要重点做好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一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希望工程”,通过项目援助的方式扶持贫困地区青年脱贫。资助项目包括援建希望双语幼儿园、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结对资助贫困学生)、援建希望小学、援建乡村希望卫生室、援建希望电脑室、援建希望美术室等。二是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临时救助力度,推动高校校内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大学生,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等。三是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鼓励和号召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4. 开展志愿行动,为贫困地区提供人才支持
拓展青年志愿者服务领域,依托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建或联建扶贫志愿者驿站,组织青年扶贫志愿者参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围绕教育关爱、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内容,为贫困地区青少年提供服务。扩大“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南疆地区的服务规模,自2016年起,南疆地区新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每年不少于500人。
5. 开展聚力行动,促进贫困地区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和社会化动员优势,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团组织内部力量和外部资源协同参与的社会化扶贫工作机制。团内各战线和工作领域都要参与扶贫工作,企业、机关、高校等各系统要广泛的行动起来。鼓励引导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所在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招工就业,参与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在争取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工作上,要着重争取援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争取把扶贫工作纳入援疆建设项目体系。自治区团委将积极争取团中央支持,各地州、县市也要对接各对口援建省市,争取把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纳入省市援疆工作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在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等领域争取更大支持。
6. 开展强基行动,提供贫困地区基层团建水平
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靠基层,关键在干部。2015年,自治区团委与“访惠聚”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文件,明确提出了村(社区)团支部书记要当好思想政治引领员、文体活动组织员、就业创业协调员、基层组织建设员的要求。各地州、市县要指导基层重点围绕“四大员”开展工作。要把助力扶贫攻坚工作与“四大员”的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青年思想引导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热忱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促进青年脱贫致富。要以村级团组织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村级团支部(总支)书记,为共青团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三、工作要求
1. 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各级团组织要把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高度重视,认真谋划,集中力量抓好扶志行动、助力行动、关爱行动、志愿行动、聚力行动、强基行动六项重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紧紧围绕本地州、本县市、本辖区的脱贫攻坚任务,主动对接援疆省份和扶贫主管部门,密切合作,真抓实干,最大限度地做好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2. 尽快行动,形成声势。全区扶贫脱贫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各贫困区域团组织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的要求,尽快行动,制定好“青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摸清底数,创新模式,广泛发动,及时向各级党政和青年群众发出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3. 完善机制,精准扶贫。建立协作督导机制、对口支援机制、精准调度机制、资源统筹机制,以南疆特困山区、边境贫困地区为重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把助力脱贫攻坚与团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4.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团组织要立足党政工作大局,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欢迎的活动,开发各类文化产品,吸引各类媒体用青年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宣传推广党政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的新政策、新要求。注重总结经验,选树典型,在广大青年特别是贫困青年中营造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2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以超常力度、非常措施,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力实施八大工程20项行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着力从解决要素支撑“有没有”向能力提升“好不好”转变,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二)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逐项分类调整优化现有帮扶政策,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把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为我省如期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目标任务。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到2025年,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保障兜底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省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四)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兜底救助、投入保障和要素支撑类政策保持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就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开发式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加大力度;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各部门根据中央政策,从我省实际出发,对照“四个不摘”要求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新政策出台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确保政策连续性。
(五)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运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对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强化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通过农户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等,跟踪监测其收支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及时发现返贫风险,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动态清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六)建立完善精准施策分类帮扶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以激发内生动力为主,针对性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加强技能培训,通过产业支持、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支持勤劳致富,防止泛福利化倾向和政策养懒汉。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针对性落实兜底保障政策,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防止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和高额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致贫返贫。
(七)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完善落实健康帮扶、慢病诊疗等支持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拓宽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方式,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巩固已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果,加强运维管护,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聚焦全省1122个集中安置区、47.2万搬迁群众,以社会融入为目标,以产业就业为重点,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贯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过程。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提高组织外出就业精细化水平。提升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确保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完善以居委会为主体、群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为保障的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架构,派驻驻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协助社区提升治理能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九)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省市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指导督促脱贫县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统筹乡镇、村及相关部门,抓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权属部门或单位要明确管护责任,确保资产正常运转、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确保所联结脱贫人口的权益和收益。2021年底,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底数,完善动态监管台账,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十)集中支持一批重点帮扶县帮扶村。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财力水平、农民收入、巩固任务和城镇化率等因素,将全省117个县(市、区)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和重点帮扶县三大类,统筹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成效考核。脱贫地区可自主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省、市两级统筹资源,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县级要加大对重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各级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重点帮扶县、帮扶村定期开展监测评估。
(十一)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领导联系帮扶、县际结对帮扶、企业合作帮扶、学校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兴千村”行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在市域内开展县际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结对帮销。加强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单位,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开发和助医、助教、助学、助残等帮扶济困活动。
三、增强脱贫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能力
(十二)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着力抓好4.5万个产业扶贫项目后续运营,提升带动帮扶能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农产品五大出口(商贸)平台基地建设向重点帮扶县倾斜布局,建设一批“特”“优”种养基地。抓好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十三)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开展“五进九销”活动,举办脱贫地区消费帮扶产品对接承销展会。发挥线上线下专柜、专区、专馆平台作用,多渠道促进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消费市场,签订农产品互购协议,开拓省外消费目的地。提升41个脱贫县国家电商扶贫示范建设水平,开展直播带货、网上主题销售、鲜活农产品走出山西网上行等活动。加大冷链、物流、仓储、场租等销售流通环节支持力度。
(十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为重点、“三个人家”为抓手,依托红色文化、关隘文化、渡口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村镇,创新“旅游+”为主导的多产业融合,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帮扶能力强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十五)稳步提升光伏产业帮扶实效。管好用好光伏扶贫5479座村级电站、53座集中电站,抓紧确权到村,抓好运维监管,建立大数据监测调度平台,规范完善公益岗位设置管理,确保发电效率高、后续运维好、收益分配准、监管主体实、稳定运行久,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四五”期间,全省光伏扶贫电站收益每年稳定在18亿元以上。
(十六)挖掘乡村特色产业潜力。把乡村工匠、非遗文化传承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范围,坚持以实操能力为导向、实用技能为重点,抓好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乡村特色建筑队伍,让“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在农村创业中发挥引领作用。
(十七)提升生态建设项目帮扶效益。全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跟进落实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相关政策,持续抓好新造林管护,引导脱贫劳动力参与绿化生态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干果经济林、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森林康养等产业效益。到2025年,全省脱贫地区聘用生态护林员稳定在1.8万人左右。
四、增强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
(十八)实施技能提升工程。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实现持证赋能、就业增收。实施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引导培训和评价功能一体化的技能培训机构优先培训脱贫劳动力,进一步提高培训后持证率。积极推荐培训合格人员上岗就业,提升培训后就业率。2021年,组织全省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万人次以上,到2025年,全省脱贫劳动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全部实现持证。
(十九)培育提升劳务品牌。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省际间劳务协作,提升吕梁山护工、临汾技工、天镇保姆、五台泥瓦匠等特色劳务品牌知名度和带动效应。到2025年,力争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培育一个在全省或全国叫得响的特色劳务品牌。
(二十)引导鼓励转移就业。深入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搭建人岗对接平台,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帮助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加大劳动力“海外转移”特别是向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转移力度。抓住阶段性用工短缺契机,逆周期调节,精准对接和组织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增收。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加岗位供给,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十四五”期间,每年转移就业脱贫地区劳动力30万人。
(二十一)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调整优化乡村公益岗位政策,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过渡期内,原深度贫困县沿用小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程采用议标方式交扶贫专业工队实施的政策。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维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提高劳务报酬占比,鼓励脱贫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益。
(二十二)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就业,引导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工商业主、“新乡贤”等返乡留乡下乡创新创业。在过渡期内,经认定的“扶贫车间”小微企业继续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
五、增强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二十三)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重点解决脱贫地区保留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高质量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客运和物流基础设施,统筹管护和运营好农村公路,打造内畅外联的农村交通网络。统筹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到2025年,在脱贫地区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000公里。
(二十四)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采取新建、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提升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保障水平。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备用水源建设、抗旱应急供水和水质检测工作,健全供水工程管护长效机制,保障脱贫群众供水水质。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到2025年,脱贫地区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稳定在95%左右,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2%以上。
(二十五)实施农村电网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支持脱贫地区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推进风电、光电等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优先将光伏帮扶项目接网纳入电网升级改造。到2025年,脱贫地区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坚固耐用的现代电网。
(二十六)实施通信网络设施改善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4G覆盖,优先推动太行山、吕梁山片区,以及使用需求大、人口密度高、基础条件好的行政村和农村生产作业区、旅游景区、产业项目区等有条件地区实现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转型升级。2021年实现全省行政村4G网络普遍覆盖,到2025年,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
(二十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逐步调整并扩大政策支持覆盖范围,拓宽保障方式,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建试点,不断提高全省农房抗震安全水平。到“十四五”末,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十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地区统筹开展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特色风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到2025年,所有脱贫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效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
六、增强脱贫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二十九)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原则,加快推进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中学向县城集聚,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保持教育帮扶政策稳定,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增加脱贫地区公费师范生供给。
(三十)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障成果,夯实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持续做好农村大病专项救治,做实做细慢性病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推进“一站式”结算。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支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健全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政策。持续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重点人群健康改善。
(三十一)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定额资助,对返贫致贫人口过渡期内定额资助。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大病保险继续对困难群众进行倾斜支付。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将脱贫攻坚期省、市、县投入的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资金等其他保障措施资金统一并入医疗救助基金。
(三十二)完善农村养老和儿童关爱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标准化中心敬老院和区域性养老中心。优先保障高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实现精准供养,做到不漏一人。将符合条件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三十三)提升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实效。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脱贫地区倾斜,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提升服务实效。延伸公共文化“微阵地”,在重点帮扶县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标准化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建立健全常态化流动文化服务机制。搭建公共文化“微平台”,及时精准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推行“互联网+”文化服务模式。创优公共文化“微服务”,开展电影、戏曲、歌舞等传统民间文化到乡村、进万家巡演活动。树立扶志扶德“微典型”,深化感恩奋进教育,弘扬尊老孝亲美德,以优秀传统文化感召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七、增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社会保障兜底能力
(三十四)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充分利用相关行业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救助。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特定人群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十五)组织实施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鼓励子女通过缴费提高父母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各地政府按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全部保费。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从2021年起,脱贫地区重点人群补充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三十六)强化农村低保兜底政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对脱贫户及低收入家庭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继续实施“单人保”政策。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继续按“单人保”政策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过渡期内,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
(三十七)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救助供养标准与低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标准挂钩联动、同步调整。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供养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人员实现集中供养。
(三十八)增强临时救助制度可及性和救助时效性。对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三十九)统筹用好社会救助资源。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精准识别,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引入志愿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慈善机构参与社会救助。
八、增强乡村治理能力
(四十)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创新党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机制,发展壮大脱贫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
(四十一)推进移风易俗。发挥群众自治的基础作用、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道德建设的教化作用,形成“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到2025年,脱贫地区农村形成优生优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孝亲敬老的社会新风尚。
(四十二)持续深化平安乡村建设。着力加强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创建,着力化解群众身边因上访、事故和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九、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四十三)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省市县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原深度贫困县提取3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县级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县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县级可支配财力,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支出渠道支持。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逐步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以工代赈投资落实到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得低于财政资金的15%。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周转金、政府采购等政策,调整优化并继续实施。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四十四)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精准滴灌作用,落实好扶贫再贷款展期政策,运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入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加强存量扶贫小额信贷管理,脱贫攻坚期内签订的扶贫小额信贷合同(含续贷、展期合同),在合同期限内各项政策保持不变。制定出台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有关政策。持续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和防止返贫致贫保险。推动全国性银行业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县域地区信贷投入。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建立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的挂钩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鼓励依法合规开展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具抵押融资。继续加大支持脱贫地区企业上市工作力度。
(四十五)土地支持政策衔接。过渡期内,每年继续对脱贫县单列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原深度贫困县计划指标不足的由省级协调解决。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2021年年底前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四十六)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继续执行。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继续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特别是“三放宽一允许”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基层事业单位工作。继续落实职称向基层倾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爱岗敬业的一线教师进行职称评审时,不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论文等作硬性要求,以实际工作业绩评价为主。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向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支持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集实践教育、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省级高水平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困难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面向全省选派科技特派员。
十、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四十七)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健全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构建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全面统筹协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及时研究有关衔接工作重大问题,制定重要政策,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对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双签”责任书。压实行业部门帮扶责任。
(四十八)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按照机构队伍总体稳定、机构职能调整优化的要求,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省市县三级扶贫机构调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各地结合实际调整优化机构职能,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平稳有序推进。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基层组织力量弱的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对特别软弱涣散的村整建制选派干部。单位包村帮扶、驻县大队长选派随驻村帮扶点调整相应调整。制定和落实好关心关爱帮扶干部的相关政策。
(四十九)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将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省市县“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统筹政策、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规划中,产业就业、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优先向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布局。
(五十)做好考核机制衔接。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借鉴脱贫攻坚做法,实施严格的考核评估,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相衔接。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3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二、抓好产业、就业、资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三、落实各类保障性政策,减少支出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四、提升扶志扶智实效,增强稳定脱贫后劲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
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稳定脱贫支撑条件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4
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的扶贫脱贫工作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始终坚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和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牢牢把握脱贫攻坚战的主动和制胜权,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能,尽全市之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XX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一、我市扶贫脱贫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有7个贫困县,其中X、X为国家贫困县,X、X为省级贫困县。20XX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全市脱贫攻坚迈出了坚实步伐。突出表现在合力攻坚工作格局更加坚实,制度保障体系更加扎实,扶贫工作作风更加务实,脱贫质量实效更加求实。20XX年以来,全市农村减贫XX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的8.1%下降到20XX年底的0.37%。目前,全市剩余贫困人口XX万人,今年计划脱贫XX万,明年上半年完成剩余XX万人减贫任务,下半年年做好脱贫巩固提升,迎接国家对脱贫工作质量进行全面验收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最突出的是“六个显著提升”:一是合力攻坚力度显著提升。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使命和政治责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心用力推进脱贫攻坚。X***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抓扶贫,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重点问题,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明确思路、制定举措;XX市长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督办,面对面、点对点进行指导,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县乡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来抓,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定期研究调度,扎实有效推进。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主动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在“百企帮百村”行动中,20XX年,我市参与帮扶企业XXX家,位列全省第一位,帮扶金额XX余万元,在帮贫助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探索形成了脱贫攻坚扁平化管理推进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等会议制度,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精准指导、精准落实的作用。二是脱贫成效显著提升。20XX年,实际完成减贫XX万人,超额完成年度减贫计划(XX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XX%,全市XX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特别是去年X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宣布XX等X县脱贫退出,我市X个贫困县在全省率先整体脱贫摘帽,得到X***、X省长、X副书记、XX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这标志着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谱写了XX扶贫脱贫历史新篇章。三是基层基础工作显著提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专项提升行动,定期开展贫困户月收入调查,做到一户一干部常态联系、一户一档案全面建档、一户一措施精准帮扶、一月一登记掌握实情,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产业扶贫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进园区基地、龙头带动、光伏扶贫、家庭农场、扶贫车间等多元叠加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市4万贫困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同时,通过政府组织培训、引导企业吸纳、创办小微企业、拓展公益岗位等就业措施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XX万人,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五是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面落实低保与扶贫“两线合一”,低保补贴标准达到XXX元,今年又提高到XXXX元;完善了临时救助机制,去年累计发放救助金XXXX万元,救助困难群众XX万人次;根据X***意见,全市创新实施了“农村贫困老年人集中供养”扶贫工程,投资XX亿元在全市所有贫困县新建XX家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面积XX万平方米,床位XX张。这一做法得到了XX副书记、XX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将总结推广XX做法写入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六是干部作风显著提升。坚持脱贫攻坚和作风攻坚两场战役一起打,通过举办县乡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通过狠抓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在全市凝聚起风清气正、扎实苦干的强大力量。
二、工作举措
(一)坚持高位推动,健全扶贫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主动担当,精准发力,奋发作为。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策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各级都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攻坚工作机制,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形成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全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形成了四级书记亲自抓、职能部门协同抓、社会力量跟进抓的格局。二是健全组织体系。调整充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战场,选派XX名年轻后备干部任驻村工作队长,实现了村有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全覆盖。三是健全政策体系。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XX实际,制定出台了光伏扶贫、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健康扶贫等配套文件,形成政策组合拳。
(二)坚持精准施策,夯实扶贫攻坚基础。我市认真落实***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精准施策为重点,以精准考评为动力,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对象识别精准到位。我们始终把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作为精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来抓,针对国家和省考核、审计及市县自查发现的扶贫对象漏评、错评、错退等问题,多次组织各县(市、区)在建档立卡系统中,对漏评人员及时纳入、对错评人员进行清退或标注、对错退人员进行回退处理。二是定点帮扶精准到位。严格落实《市级领导脱贫攻坚包联方案》,真正做到在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推动工作落实。特别是X***率先对全市重点乡镇进行了遍访、指导和督导,解决了一批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四级书记把已脱贫户和收入边缘户、大病户、残疾人户、低保户、危房户、老年户等各类边缘贫困户作为重点遍访对象,进村入户了解贫困对象真实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全市XXX家民营企业,帮扶XXX个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XXX个,有贫困户的贫困村XXX个。去年,我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一。三是资金保障到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中主体和主导作用,20XX年中央投入专项扶贫资金XXX亿元,省级专项扶贫资金XX亿元,市级专项扶贫资金XXX万元。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全部拔付到各县(市、区)。
(三)坚持产业就业主攻方向,拓展帮扶路径,确保多元叠加全覆盖扶持和可持续稳定增收。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四种增收模式,增加了贫困人口产业收益,确保了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一是产业扶贫促增收。我市积极探索通过园区基地、龙头企业带动、光伏扶贫、绿化扶贫、家庭微工厂等多元叠加扶贫模式,确保全市XX万贫困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引导就业促增收。为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尊严脱贫。我市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大就业扶贫政策力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贫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初次创办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户给予XXXX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人社等相关部门主动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就业指导、项目推介、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服务。鼓励龙头、产业吸纳就业。在面向京津、对接国内外市场加大转移就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XX特色优势,吸纳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动员、鼓励服装鞋帽、电力、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农村设立扶贫车间、家庭作坊、加工点,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便利和岗位。开发扶贫公益岗位。拓展开发护路、护林、农村保洁、治安巡防、环保、村庄设施养护等公益性扶贫岗位,就近安置就业。通过引导企业吸纳、政府购买服务、培训就业等措施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良好效果。三是科技扶贫促增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密切联系群众、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农村乡土专家、种养能手中招聘一批农技员,由县级政府聘为贫困村科技扶贫带头人。实施科技结对帮扶行动。引导京津冀高校院所、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与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建立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关系,实现科技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四是金融扶贫促增收。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金融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银行和贫困县召开对接会,制定并出台了《XX市金融扶贫指导意见》,从创新保险扶贫机制、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监管作用、建立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网络、拓宽金融扶贫渠道、完善信用体系等五个方面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大力推进“政银企户保”扶贫模式,全市7个贫困县均设立了扶贫贷款担保中心,同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邮储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签订了“政银企户保”合作协议。
(四)坚持合力攻坚,落实扶贫推进机制。坚持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抓过程促结果、强调度促落实、严督导促成效。市级层面创新建立了定期调度、定期报告、现场办公、督查巡查、考核问责、扁平化管理等“六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定期要账、按职问责的工作机制,确保压力层层传导,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市委季度经济分析会、市政府月度重点工作调度会的重要会议内容,严格落实每月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和每年不少于两次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调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建立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制度,市扶贫办每周以村为单位实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巡查指导,深入贫困户调查核实精准识别、光伏电站、资金报账、小额信贷四项常规约谈内容和驻村帮扶等工作落实到位情况,每月在工作调度会上通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月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阶段性工作滞后的县市和市直单位包村包户帮扶、驻村工作队履职等情况进行通报,建立整改、责任、时限清单,并要求逐一落实整改。三是建立全员培训机制。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突出精准施策,开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和全面提升全市扶贫脱贫工作水平、扶贫干部政策理论素养、扶贫工作能力,市扶贫办和市委组织部制定了《XX市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题培训实施方案》,去年以来,市组织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X个班次、培训人员XXX人,各县(市)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劳动力XX万人,就业或自主创业达到90%以上。通过这次培训,使参训人员进一步增强精准领会和把握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标准和程序要求,进一步增强两委班子领富带富能力,为我市培训一批整治站位高、业务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的脱贫攻坚队伍。
三、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坚持“五要五不”(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要转变作风不懈怠)和“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乘势而上,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深化和扩大脱贫成果。
(一)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一是严把退出关口。下大力解决错退和退出质量不高问题,达不到退出标准的坚决不能退,收入达到退出标准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坚决不能退,切实做到稳定达标一户、严格退出一户。二是保持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脱贫户,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性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保持支持政策一段时间稳定不变,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促进逐步致富,确保脱贫户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扶贫与防贫两手抓,先后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沧办〔20XX〕3号)、《关于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意见》(沧扶贫脱贫〔20XX〕10号)等政策文件,统筹解决“后二年”与“二年后”的问题,坚决防止扶贫工作中出现短期行为,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特别是对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以及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实施针对性扶持和救助,杜绝边脱贫边返贫边增贫现象发生。
(二)围绕提升脱贫质量,开展“XXX专项行动”。为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推进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我市出台了《关于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开展“XXX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开展了“XXX专项行动”,对产业、就业、科技、金融、资金、助残、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驻村帮扶、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大普查、大整改。各级各部门突出问题导向,全覆盖开展排查,排查出的问题建立整改工作台账,以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坚持综合整治,查改建结合,最终实现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大提升。河北新闻网将此作为头条新闻予以刊发。
(三)聚焦防贫脱贫,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从8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充分利用这2个多月的时间,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按照“三查三看”(查“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和收入情况、看脱贫成效真不真,查脱贫人口享受帮扶情况、看帮扶措施准不准,查脱贫人口后续发展情况、看巩固提升措施实不实)要求,全面摸清脱贫人口情况。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抓紧将问题和隐患整改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四)持续精准发力,不断巩固和提高脱贫工作质量。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工作,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突出抓好三类重点人群工作:一是对已脱贫人口,重点做好防返贫工作,研究探索脱贫成果巩固机制,持续加大后续帮扶,建立健全扶贫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贫困劳动力有组织的就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二是对低收入等边缘户,参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做法进行重点监测,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坚决防止产生新的贫困人口,防止低收入人群滑入贫困序列。三是对少数因灾、因病等原因发生重大变故而致贫的家庭,充分利用救助、救济和社会捐助等方式,形成长效帮扶救助机制,确保不致贫。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5
编制和建设好2021年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项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宣威市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创新扶贫方式,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全市完成12个贫困乡出列、310个贫困村出列、16.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圆满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虽然已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问题,如产业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转移就业、管理服务还需持续用力,是相对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综合处关于编制2021年度巩固脱贫成果项目计划的通知》(云开办处〔2020〕241号)和《曲靖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扎实抓好2021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曲扶组办便笺〔2020〕120号)精神,宣威市高度重视,组织相关行业部门,认真编制2021年度脱贫成果巩固拓展项目库。
一、基本情况。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黔省际节点,素有“入滇锁钥”之称和“中国火腿文化之乡”的美誉,是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革命老区县和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2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2.18%;林地面积497.85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4.63%,森林覆盖率47.75%。辖29个乡(镇、街道)365个行政村(社区)3431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752户167505人。
2021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建设,主要规划产业扶贫项目、就业扶贫项目、消费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生态扶贫项目、乡村公共服务项目、相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综合保障项目等八大工程,涉及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等12个行业部门。
二、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并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为目标,围绕“三个定位”,明确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机制,在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上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建立常态化法制化贫困治理体系,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三 、工作原则
科学编制和实施2021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规划,对于激发相对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加快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边疆安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实施精准帮扶,实现共同富裕,打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实基础意义重大。结合实际,编制2021年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规划,坚持精准帮扶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坚持巩固成果和改革创新相统一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协调原则、坚持制度优势和内生动力相促进原则。
四、重点任务
认真总结“十三五”脱贫攻坚成效、做法和经验,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实现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要求,分析“十四五”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机遇,精心绘制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蓝图。
五、2021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规划项目库具体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
2021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规划总投资402365.77万元,其中产业扶贫项目规划投资56716万元,就业扶贫项目规划投资8070万元,消费扶贫100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规划投6557.3万元,生态扶贫项目规划投资4400万元,乡村公共服务项目规划投资91400.66万元,相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投资229481.81万元,综合保障扶贫项目规划投资4740万元。
(一)产业扶贫项目,规划投资56716万元。以扩大就业为导向,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业、工业、旅游业、一二三产融合、电商”等多措并举的产业扶贫局面,实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项目,增强对相对贫困人口的带动和辐射能力。
1.种植业,规划投资6375万元,种植经济林果0.3万亩,经济作物0.4万亩,特色蔬菜3万亩,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0.5万亩。
2.养殖业,规划投资24885万元,建设牛圈105个共53000平方米。建设羊圈6000平方米。在24个乡镇街道建设500个生猪养殖基地,设计出栏肉猪180万头,建设猪舍面积16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自动饮水、自动通风、自动给料、防疫消毒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
3.加工业,规划投资456万元,建设农林产品加工项目3个。
4.服务业,规划投资24000万元,完善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杨柳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西泽村、攀枝嘎村)、3个曲靖市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及示范基地(可渡村、攀枝嘎村、官寨村)、2个县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芙蓉村、官寨村)文化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含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游客咨询中心、停车场、旅游道路及人居环境提升。发展以乡村旅游为支撑的农旅融合项目30个。按照三级路标准新建杭瑞高速“宝山”出口至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区旅游交通公路45公里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
4.小额信贷贴息,规划投资1000万元,发放小额信贷2亿元。
(二)就业扶贫项目,规划投资8070万元。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扶持覆盖面。扶持企业在相对贫困乡村发展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加大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力度,鼓励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吸纳相对贫困劳动力就业。
1.公益性岗位,规划投资5760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000个,优先对无法外出就业、无产业扶持的贫困劳动力予以托底安置,聘期12个月,岗位补助标准800元/人·月。
2.外出务工补助,规划投资1000万元,对外出务工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按照省外就业每人1000元、省内县外就业每人500元的标准予以外出务工奖补。
3.就业创业补助,规划投资1310万元,对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创立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能够实现盈利的创业项目,予以最高不超过1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本地用人单位(不包括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按照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1000元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补贴;对满足奖补条件的就业扶贫车间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按照其发给贫困劳动力工资额的15%,给予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奖补;对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村委会和农村劳务经济人,按其组织输出实际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人数,予以鼓励劳务输出补贴,省外就业300元/人,省内县外就业200元/人。
(三)消费扶贫项目,规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2万立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
(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规划投资6557.3万元。完善安置点生活服务设施,强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对困难群众物物管费、电视收视费和水电费实施减免补贴,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采取奖补措施,促进集中安置点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实施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复兴佳园安置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稳得住”800人以上安置点物管费、水电费补助项目;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海岱镇金果小区安置点活动中心建设项目。
(五)生态扶贫项目,规划投资4400万元。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生态护林员选聘,建设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加大相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扶贫双赢。
1.生态护林员,规划投资1000万元,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1000人。
2.耕地还林2万亩,规划投资3200万元。
3.核桃提质增效0.5万亩,花椒提质增效0.5万亩,规划投资200万元。
(六)乡村公共服务项目,规划投资91400.66万元。加大相对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相对贫困地区人民生活质量。
1.教育扶贫,规划投资71780.66万元。
(1)"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规划投资156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0400人次。
(2)农村幼儿园建设补助,规划投资38161.86万元,新征土地276.5亩,新建12个班公办幼儿园6所,9个班公办幼儿园4所,6个班公办幼儿园14所,3个班公办幼儿园10所。建设教学、服务、附属用房共计81725㎡,运动场33480㎡,围墙、大门等附属设施,购置必要的保教设施设备。
(3)农村义务教育巩固,规划投资21834.8万元,实施5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巩固提升项目。
(4)其他教育扶贫,规划投资10224万元,实施4所中学巩固提升项目。
2.健康扶贫项目,规划投资11200万元,购买医疗设备20辆救护车,40台彩超,20台DR机,20台生化分析仪,20台血球分析仪。
3.文化扶贫,规划投资8420万元,加强图书馆总分馆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创作排演一台大型主题为“共圆中国梦杨帆新征程”文艺晚会。来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创作一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节目送到基层进行宣传演出;创作排演一台脱贫攻坚大型花灯剧;乡镇文化站业务用房建设;根据乡村振兴文件要求对全市未达标文化站18个(每个50万元),村级文化活动室158个(每个30万元)进行提升改造。
(七)相对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投资229481.81万元,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党建强”的建设目标,夯实发展基础,改善民生保障,稳定增收产业,打造宜居环境,强化乡村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进村道路硬化,规划投资134443.6万元,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公路2688.872公里,路面厚度20cm,宽度至少3.5米,包含路基、构造物、路面、安全防护工程等工程。
2.村内道路硬化,规划投资42889.24万元,5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654.55公里,路面厚度20cm,路面宽度至少1.5米。串户路建设400万平方米。
3.住房安全巩固,规划投资3000万元,农房抗震建设3000户。
4.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投资30218.97万元,建设饮水巩固综合项目94个。
5.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巩固,规划投资18930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分类垃圾桶、生活垃圾转运勾臂车、生活垃圾转运电动三轮车、生活垃圾热解、低温碳化焚烧站、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炉、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农村厕所改造30000户。
(八)综合保障扶贫项目,规划投资4740万元。进一步加强相对贫困人口扶持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对象。聚焦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口、留守儿童、残疾人群、患重大疾病及慢性疾病、精神疾病人群等特殊困难群体、进一步提升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
1.村组敬老养老中心巩固,规划投资420万元,新建3200平方米,设置床位80个床位。
2.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活动场所巩固,规划投资560万元,新建2800平方米,设置床位140个床位。
3.农村其他保障性设施,规划投资376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墓穴、墓碑、道路、管理房、焚烧池等。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权利职责
坚持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领导小组协调推进、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市级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推进职能;市直有关行业部门主要领导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做好相关衔接汇报、调动系统力量,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支持,因村因户施策,认真落实挂包责任,确保项目规划落实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乡(镇)成立对应机构,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具体工作的协调推进与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各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全力做好项目的指导、项目资金的落实及项目的具体实施等工作。村级成立2021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任副组长,村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各村组小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责任组,实行AB角管理制度,村委会干部及驻村扶贫工作队依次互为AB角,保障项目实施中有人督促检查、现场指导、跟踪服务。
(二)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绩效考核
各乡(镇、街道)要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项目库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层层明职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同级成员部门要制定详细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职责,确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进度。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负责人绩效考核制度,把规划实施的工作业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方法以上级考核下级、同级交叉考核评价为主。绩效考核工作要贯穿于扶贫攻坚日常工作之中,绩效考核体系根据规划实施的具体阶段进行实施调整和完善。
(三)加强责任落实,明细分工职责
各乡(镇、街道)要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项目库建设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是村级“施工图”的制定者、组织者和实施责任主体,在做好项目筛选和申报的基础上,分年度分计划组织好项目实施,将任务分类分项明确到村委会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专人专项负责,并把村级项目组织实施成效作为驻村工作队考核重要内容奖惩到人。各市直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发挥部门优势,整合部门资源,做到各司其职,名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行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使群众真正成为投入和建设的主体力量。要切实采取有力的工作措施,推动各类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财政部门负责筹集财政补助资金;扶贫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规划;交通部门负责公路建设;水务部门负责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电力部门负责电网改造升级;农业、畜牧部门负责规划和实施粮食、经济作物、水果、畜牧等种植养殖优势产业,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畜牧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林业部门负责选聘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及及工业等;教育部门负责职业技术教育、寄宿制学校、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和标准化建设,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并落实贫困生救助保障制度;卫生部门负责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和县级医院、乡、村卫生院(室)建设,在农村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播电视、电信部门负责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政部门负责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发改委负责落实规划和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建设;金融部门负责提供信贷支持;住建部门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才培养、培训、选拔等相关工作;监察、审计、财政、扶贫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
(四)加强公告公示
扶贫项目要事前公示、事后公告,项目在哪里实施,就要公示公告到哪里。通过门户网站、报刊、公示牌(栏)等,村将村级项目库项目,采取群众便于知晓的地方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公示。建立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尊重群众意愿、听取群众意见,项目确定后应告之群众。村级实施的项目,应组织村民代表作为义务监督员进行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作用,畅通监督渠道。
(五)强化后续管理
建立健全村组脱贫攻坚项目各项后续管理制度。一是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乡风文明行为;二是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明确每个项目的管理办法;三是建立到村后续项目管理责任制度;四是建立产业项目利益分配管理办法等,召开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组织实施。五是健全项目实施日志管理制度。
(七)全民动员,广泛宣传
加强党委宣传部门和媒体舆论宣传和引导,发挥党报、电视、电台等主流媒体作用,利用好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全面宣传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营造全社会聚焦扶贫关注扶贫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落实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规划民议、项目民选、工程民建、质量民管,精准扶贫做到不包不揽不强迫,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群众差异化需求,实行差异化扶持,切实转变扶贫开发的方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扶贫资金使用由无偿变为有偿,扶贫动力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提升 村级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 村2020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 村级脱贫巩固提升方案 脱贫村巩固提升计划 贫困村脱贫巩固提升计划 2020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计划 2021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方案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 脱贫户巩固提升方案